探厂⑥ |“嗖——” ,到新津听世界纪录“进化”的声音!
创造
中低速磁浮交通领域最高时速181km/h
世界纪录的内嵌式磁浮列车
是怎样实现的?
乘坐感受如何?
……
近日,我们探访了新筑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四川发展磁浮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川发磁浮”)的磁浮综合试验基地,一起“看懂”磁浮列车在“智造高地”的“进化”史。
探厂
从引进德国技术,到消化吸收
再到自主创新
……
这辆“新津造”是如何实现
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?
探厂“第六期”
让我们一起走进川发磁浮
听听“进化”的声音
探厂
📍 “磁浮”列车
这样“飞”出世界纪录
一阵风刮过,磁浮综合试验基地站台上的人们才意识到,那辆刷新世界纪录的“新津造”磁浮列车刚刚从试验线上贴地“飞”了过去!
再看时,它已开得老远——转过一个小弯道,进入维保库。
今年4月20日,这辆川发磁浮的三编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列车,在国内最长的3.6公里综合试验线上,经第三方资质检测单位见证,最高速度达到了181km/h,再次刷新该车此前创造的中低速磁浮交通领域最高速度的纪录。
车内没有驾驶员,列车采用最高等级GoA4级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。(GoA4级全自动无人驾驶是目前国际上自动化等级最高的全自动运行模式,可在列车运行的全过程实现无人干预和无人值守。)
川发磁浮车辆工程师余润泽
小新
乘坐这辆车最大的感受就是安静、平稳、舒适、加速快。
这是因为磁浮车辆采用了先进的悬浮控制系统,实现了列车与轨道间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。
川发磁浮车辆工程师余润泽
来到轨行区内,余润泽指向轨道内侧下方长轨,“这是供电轨也是支撑轨,车辆的受电靴与供电轨接触,获取电能——就像地铁列车头顶的接触网和受电弓一样,为列车的辅助系统、悬浮系统、牵引系统等供能。”
在轨行区内又走了一段,他在车头位置停下,“列车获取电能后,通过悬浮电磁铁产生电磁场,与轨道内侧上方的感应轨相互作用,形成电磁力,使列车悬浮起来并保持7毫米悬浮间隙。”
另一方面,电能驱动直线电机使得列车可以在悬浮状态下向前或往后“飞行”,其加速度能达到地铁和轻轨的2倍。
探厂
📍 在新津进化:国产化、自主化
它采用SIL4最高等级安全控制,永不追尾;轨抱车方式运行,永不脱轨,并且内嵌式结构可以抵御恶劣气候。
川发磁浮车辆工程师余润泽
资料显示,2018年,新筑股份与德国博格公司签订TSB系统技术引进协议,并在成都市首届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正式发布内嵌式磁浮交通系统。我们了解到,此后川发磁浮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国产化研制工作。
2021年底,公司第一辆国产化车辆下线;半年后,该车实现时速120公里稳定运行。“ 德国技术依托于欧洲标准,要实现国产化,相关系统、设备及器件的国产替代是必要的。”
余润泽印象最深的是,“在着手牵引动力核心部件、开关器件的国产化尝试过程中,经历了大量实验、稳定性测试,让列车最终拥有可靠的新津造‘发动机’。”
在维保库轨道上,除了那辆国产化车辆,还停着另一辆“熊猫脸”磁浮列车。
这是我们在国产化车辆基础上的自主化尝试,覆盖了设计研发、生产制造、型式试验、联调联试等全流程。
川发磁浮车辆工程师余润泽
余润泽特意提到,磁浮团队为列车悬浮模块新增“空气弹簧”,并重新设计了悬浮控制系统,采用这样的“魔毯悬挂”设计可进一步提升乘坐舒适性,“磁浮列车舒适性已远远优于行业标准规定值。”
探厂
📍 核心系统国产化后
他们透露一个“秘密”
“包括车辆悬浮控制系统在内的多个自主化系统,目前正在自主化列车上进行测试。”余润泽说。
川发磁浮方面介绍,公司聚焦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,推动桥梁、道岔、运控等系统向国产化、自主化、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。
中低速内嵌式磁浮交通系统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体现,充分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生机和活力。
川发磁浮车辆工程师余润泽
2023年,公司正式启动商业化推广,牵头编制了内嵌式磁浮交通系统的设计标准等4项 四川省地方标准和成都市团体标准,拥有内嵌式磁浮相关授权专利57项,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,为磁浮列车商业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标准支撑条件。
当前,川发磁浮以内嵌式磁浮商用车辆核心系统的研制、市场推广阶段成果作为核心目标,开展商业化两编组磁浮车辆研制工作,旨在开发自主可控、商业可用的未来磁浮列车。
川发磁浮方面也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消息:他们正在跟进国内某地的一处中低速磁浮列车旅游观光项目。
首席记者 :彭 亮
编 辑:姜 夕
审 核:雷浩然编 委:任 武 李燕华
往期回顾